更新时间: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以前就怕磕磕碰碰,一旦受伤,交材料、跑手续,麻烦着呢。”重庆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后,当了3年外卖骑手的朱鹏,又多了一条保障“安全带”。骑手只需通过手机平台点击“一键报案”,后续配合做好劳动能力鉴定,就能得到及时救治和高效报销。“现在上路,心里更踏实了!”
任建国以2024年3月在宁波美术馆举办的乡情篇展览为例,他是宁波女婿,这里的乡情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参展画作系统记录了自己对中国风土人情与乡间民俗的艺术理解;二是表达他对家的乡情寄托。
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重要标志。从收入结构来看,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提升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要紧紧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持续激励、培育和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实现从“输血帮扶”向“造血振兴”的质变跃升。5年过渡期内各地区各部门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
机器人光“能跑能跳”还不够,得“能干活”才行。作为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链主企业,去年,无锡这家自动化工程公司建起了国内首个参考汽车制造工况的机器人实训基地,通过模拟汽车工厂的生产流程,采集机器人作业数据。未来,这些机器人可能会“入职”汽车工厂,和工人一起“搭班”造汽车。
但随着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企业实际税负正在逐步接近名义税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痛感会更明显,一些企业如果不能承担可能会选择停业,这不仅影响就业,更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要多想办法。发展产业是培育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治本之策。5年过渡期内,各地进一步调整优化帮扶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草食畜牧、水果、蔬菜、粮油、中药材、生猪、茶叶、食用菌、禽类、薯类等十大主导产业脱颖而出,带动人数多,带动效果显著。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需要抓住两大机遇。一是抓住数智技术赋能。利用好大型企业的数智技术优势,鼓励推动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项目建设,通过生产效率优化推动帮扶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用好衔接资金。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全国资金规模共计1593亿元。要将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作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内容,充分利用好衔接资金,加快补齐脱贫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优先布局产业发展所需配套设施。